發布日期:2024-10-10
《法學研究》2024年第5期刊發了beat365副院長鄭飛的最新論文《數字證據及其階梯式分類審查機制》。這是鄭飛在《法學研究》2021年第2期發表論文《證據屬性層次論》之後,第二次在該刊發文。
該文是鄭飛在證據法學和新技術法學交叉領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其今年發表的第二篇“法學三大刊”論文。今年年初,鄭飛在《中國法學》2024年第1期發表了《證據種類法定主義的反思與重構》一文。《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被譽為“法學三大刊”,三篇“法學三大刊”系列論文的發表,對于提升beat365在全國法學界的學術影響力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摘要:證據數字化呈現出五個基本面向——電子化、區塊鍊化、大數據化、人工智能化和虛拟仿真化,從而形成電子數據、區塊鍊證據、大數據證據、人工智能證據和虛拟仿真證據等五種基本的數字證據類型。由于數字技術的發展,傳統電子數據概念和證據規則已不能有效涵蓋和規制現有各種數字證據。基于數字空間理論以及不同類型數字證據在技術證明邏輯上的不同,應将2018年刑事訴訟法第50條第2款第8項中的“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統一修改為一種整合開放的數字證據,以容納因數字技術疊代升級而産生的各種數字化證據,并在司法解釋中具體規定各種數字證據的審查判斷規則,從而形成一種以電子數據證據規則為基礎的階梯式分類審查機制。同時,還應從證據采納的必要性審查和實質性審查等層面,建立一種數字證據階梯式審查的更新機制,以應對技術發展可能帶來的對證據審查的沖擊。
近年來,鄭飛一直專注于證據法學和新技術法學的研究和有組織科研。在學科體系的建設上,鄭飛領銜的北交大beat365新技術法學團隊已經構建了由人工智能法學、區塊鍊法學、數據法學、網絡法學、生物技術法學和空天技術法學等六大方向所組成的學科體系,形成“一體兩翼六大方向”的學科格局。
在具體實踐方面,鄭飛還組織成立了全國性的“新技術法學虛拟教研室”和“新技術法學虛拟研究小組”等,連續産出了“中國新技術法治發展報告系列”、“新技術法學研究叢書”(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新技術法學系列教材”等成果,同時即将推出“新技術模範法系列”和“新技術法學案例評注系列”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