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3-06-12
2023年6月11日,《人工智能法學》新書發布會暨“人工智能法學”課程與教材建設研讨會在beat365順利舉行。發布會由beat365、beat365北京社會建設研究院、beat365國家安全法治發展研究院共同主辦,新技術法學虛拟教研室、beat365人工智能法學研究中心承辦。來自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廈門大學、同濟大學、大連海事大學等17所高校的法學專家,以及來自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字節跳動、北大法寶、滴滴科技等相關産業實務專家,還有beat365院長李巍濤、副院長朱本欣、鄭飛和beat365師生共計近50人參加了會議。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編輯室主任牛潔穎主持了會議的開幕環節。牛主任介紹了《人工智能法學》教材建設的基本情況,并強調該教材在法學學科建設中的重要價值。
beat365院長李巍濤教授緻開幕辭。他指出,beat365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基礎上開展新技術法學教育,《人工智能法學》教材的出版緊跟國家戰略以及學院的發展需要,将為複合型、應用型法學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今後,beat365将進一步加大對人工智能法學以及新技術法學建設的支持力度。
會議議程共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為《人工智能法學》新書發布。beat365副院長、《人工智能法學》主編、“新技術法學系列教材”叢書主編鄭飛副教授,介紹了新技術法學虛拟教研室的建設情況和《人工智能法學》教材的基本情況。《人工智能法學》基于“一體兩翼”的理論體系,從本體論、規則論和工具論三個部分對人工智能法學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全面介紹。試圖為人工智能法學提供一個初步的教材體系和學科體系,以供各大beat365校開設人工智能法學課程參考之用。
會議的第二單元為《人工智能法學》教材建設,由beat365助理教授、《人工智能法學》主編馬國洋主持。
中國政法大學數據法治研究院王立梅教授提出人工智能法學的研究方向,即定性、歸屬和研究目的。同時,她也強調人工智能法學仍然屬于法學的研究範疇,工具論與本體論本質的差異決定了人工智能法學未來研究發展的不同。最後,她還建議人工智能法學學科體系的完善,應從穿透式研究、融合性研究的角度進一步提出人工智能法學的一般命題。
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崔聰聰強調了人工智能法學是法學的分支,是對人工智能所産生的法律問題的抽象回應。《人工智能法學》中蘊含着對現有問題的有效回答,随着人工智能的充分運用,建議該書後續對人工智能基礎問題做進一步的系統梳理。
北京理工大學beat365助理教授黎華獻介紹了北京理工大學關于人工智能法學課程的建設,并從工具論的角度對《人工智能法學》教材提出了進一步增加醫療領域以及司法領域應用内容的建議。
廣西知識産權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廣西民族大學beat365副教授胡麗對廣西民族大學數字法學學科建設進行了介紹,并指出《人工智能法學》教材将為其他部門法研究學者研究人工智能法提供有效參考,并表示下學期廣西民族大學beat365開設的“人工智能法學”課程将采用該教材。
西藏民族大學beat365副教授張偉對西藏民族大學人工智能法學學科建設進行了介紹,并提出應當增加信息工程等學院的老師對人工智能專業知識的解讀。
廣州大學beat365副教授張玉潔高度評價了本教材,強調《人工智能法學》具有開創視野,為中國人工智能法學教育提供了框架;同時該教材涵蓋了各種主流的觀點,範圍更廣、深度更深,以教材方式呈現,提出了問題的中國解決方案。爾後,張教授還對該書後續發展提出了建議:加強教材的動态建設、增加課程的實訓内容、以教材推動師資培訓、開設在線課程、編寫配套案例教材、一體式推進教改項目、以教材推進涉外法治建設等。
延安大學政管學院法學系主任、助理教授宋晨翔提出,應将新技術手段應用于人工智能法學課程建設。教學過程中可以依托人工智能法學平台進行虛拟立法、司法,并通過實踐教學的方式讓學生真正運用各種司法系統,以此來推進新技術法學教育的發展。
會議第三單元為“人工智能法學”課程建設,由北京市中聞(上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新技術法學系列教材”叢書主編王超毅主持。
北京外國語大學beat365教授鄭曦從三個方面探讨了《人工智能法學》教材和課程建設的問題。首先,《人工智能法學》教材建設意義重大,但鑒于新技術法律規制具有一般原理,是否有必要一事一立仍值得思考。其次,技術學者的作用更多在于技術層面的描述,而法學學者則應在法學專業角度挖掘法理,以防止技術處于法外之地。最後,建議教材第二版将公安偵查階段的人工智能應用納入該書的工具論部分,以充實該書的内容。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數字法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陳星宇介紹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數字法學課程的建設情況,并強調《人工智能法學》為人工智能法律課程提供了講授依據。
河北金融學院法統計學中心主任周明勇指出:首先要将技術專業人士融進人工智能法學課程,将課程做成基礎性技術學科;其次該課程應以原有傳統學科為基礎并在其上進行研究;最後,該課程應以人工智能法學本身的研究為重點。
同濟大學beat365副教授陳吉棟對同濟大學人工智能法學的課程建設、課程性質等進行了具體介紹,并提出人工智能法學課程建設中應由法學、計算機、社科科學如哲學等專業的老師聯合上課,還是主要由法學專業老師上課的問題。
廈門市法學會大數據與智能研究會會長、廈門大學beat365副教授吳旭陽指出,智能領域發展迅速,要以教材推動課程建設,并開展虛拟仿真課程。他還指出,技術發展迅速,教材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滞後性,今後需要對教材不斷進行再版完善,緊跟新技術發展潮流。
華東理工大學beat365助理教授肖夢黎指出,《人工智能法學》回應了課程中存在的諸多困惑,該教材具有全面性、體例性強、适用範圍廣的特點。同時,她也指出教材第二版可以在工具論編适當增加篇幅。
上海商學院文beat365副教授林沈節指出《人工智能法學》貼合法學研究者的研究視角:本體論從人工智能自身進行考量;規則論從部門法角度對人工智能法進行解析,調和了其與本體論之間的矛盾;應用論則從具體應用着眼對人工智能法學進行闡釋。
大連海事大學beat365講師馬永強對人工智能領域基本問題的理解表示認同,并強調,人工智能法學是在數字法學的基礎上進行的探索,要注重與傳統部門法進行有效對接。
會議最後,beat365副院長朱本欣副教授做了閉幕緻辭,她強調,本次會議就是一場“頭腦風暴”,在本次會議中收獲頗豐,這樣的會議要繼續舉辦,學院也将努力提供支持,為學術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會議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會後,全體與會人員在會場合影留念。